据央视报道,国家药监局近期将约谈百度、新浪、雅虎等国内主要网站负责人,要求他们不得为售假网站提供推广链接和搜索链接。
国家监管部门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网络这一非传统渠道,这确是监管的一大进步。但售卖假药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网下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依法进行惩处,仅靠诫勉式的约谈还远不够。
网络售卖假劣药品是近年互联网领域突出的一个问题。随着网购渐成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不法商贩也开始在网上大肆售卖假劣药品。年初,国家13部委曾经联合发文开展打击网络售卖假药行为,但这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效果却差强人意。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三期公众消费警示,连续曝光了几十家售假网站,不过这些“严厉措施”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现在药监局要约谈国内主要网站负责人,希望能从网络入口上扼制假药网站。想法看起来不错,也貌似击中了售假网站的软肋,可这样的办法真的有效吗?真的能根治假药网站吗?
只要分析一下假药网站的“盈利路线图”,我们就能发现约谈式执法只是监管者的一厢情愿。早在2008年,央视就曝光了百度链接上有大量的售卖假药的网站链接,这让百度有所收敛,但风声一过,这样的链接又大量出现。去年,由于央视的一再曝光,迫使百度把“万恶的竞价排名”改为“更科学的凤巢系统”,不过却是换汤不换药,在新的外衣下,售假网站还是利用搜索引擎大肆推广。当然,无利不起早,据央视报道,售假者每赚一元钱,就要支付0.75元的广告费用给百度等搜索引擎。
正是因为巨额的利润,让百度等国内的主流网站置央视的多次曝光于不顾,“坚定不移”地为售假者提供链接。央视曝光都不怕,他们还会怕药监局的约谈吗?显然,对此我们是没有信心的,原因有二:一是约谈只是一个诫勉式的执法手段,对网站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二是多次曝光,搜索引擎违法违规事情明确,却没有受到过一次处罚,更不要说追究法律责任了。
对互联网监管,有关部门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要保护大企业,但事实上大企业应该更加遵守法律才对,否则大企业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因为相信百度最终导致许多人买了假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另一个误区是,监管部门总是以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对人们的影响不大,认为只要事情不大就不用追究,殊不知网络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传统媒体,一个再小的石头,都会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因此,治理违规网站,特别是对百度这样屡教屡犯的网站仅靠约谈是远远不够的,对违法者我们就应该祭起法律的大旗,不管网站的大小,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追究相关法人和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售假网站泛滥。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就明确规定,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的犯罪分子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的行为,例如邮寄、广告等以共犯论处。如果我们能从严执行这条法律,相信今天没有多少人敢像百度一样肆无忌惮地为售假者提供推广平台了。